成年之后,经历的事情越多,我就越觉得,人与人之间最舒适的相处,就是各自独立又互相温暖的状态。
现在这个时代,很多公众号、名言金句都已经将如何自保说得很通透了,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出,什么样的情感是被我们今天的社会推崇的,而什么样的情感正遭崩毁淘汰。
对这件事的反思,让我想起了完全持相反观点的一部日本电影。
这部电影的名字我已经忘了,但是其中的内容我却一直记得。电影是以二战时期的日本为背景的,自始至终,影片之中都充满了一种压抑和伤感的氛围。主角是一个普通男人和一个爱上他的女人的故事。按照现在人的眼光来看,这个男主应该是一个冷漠不懂得回报的男人,但是在故事之中的那个女性却始终在包容他,等待他,这样的包容和等待,独立而顽强的生存着,这一切都令她看起来就像个傻瓜,更重要的是,她竟然甘愿做这样的“傻瓜”,对别人的“精明”的劝退总是温和地笑笑,不再解释和言语。然后,再次回到了她爱他的那个进程当中去了。
其实,这看似飞蛾扑火的情感之中,却隐藏了人类的永恒需求——那即是忘我的付出。其实,爱就是一种把自己融入到别人中的冲动,在这种冲动里,忘我是最崇高的境界,因为这种忘我精神,是我们用来抵御人类永恒孤独最后的方式。在这种忘我之中,已经很难分清到底是爱自己更多,还是爱对方更多了。只是付出不求回报、但行己事无愧于心的行径已然越来越稀缺。
在这个时代,曾经那些崇高正面的大词,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不说,甚至我们已经羞于提及。在成人的世界里,似乎在亲密关系缔结前应该如何讨价还价早已深入人心了,实用主义哲学反而有着更大的市场,甚至尤其适合本质上就十分实际的国人。也许恰是这个务实精神,使国人缺乏理想,缺乏情调,缺乏创造性;但却逐渐更多的转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。
按此逻辑,这些缺乏会造成一种局面,大凡被推崇的东西,从一种名牌皮包,到一种行为作风,都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看见最强烈的响应。那些步入婚姻和情感的“成年人”尤甚,他们身上显露着这个社会 所推崇的绝决与博弈论,渴望着被爱但是吝啬付出爱。
虽然说,一份好的感情,不会仅止于感性地对自己的需求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,还需要权衡利弊后的智慧经营。但是,当我们在一件事上矫枉过正时,同样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。我们缺乏改造自己的勇气、纠正错误的决心,索性就摆出对所有情感的拒绝姿态、拒绝再投入情感,拒绝任何亲密关系中,也放弃了观照自身和自我成长。
但是,这样的“忘我”和“人生赢家式”的精明,其实都是伤敌一千,自损八百的做法。从道家的角度来看,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活出真正的自我,其实是要小心翼翼地维系着平衡。
因为在经营生活的过程之中,每个人面对的琐碎、痛苦、无聊和重复都是一样的。成长,就是在我们被外界磨伤时,可以根据我们身心反应,适时地调整自我,从外界和自我之间的相互映照的过程之中,我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进,什么时候该退。
各自独立又互相温暖,正是为了维系我们自身和内在的某种平衡,让我们能以平静而温和的方式,度过我们宝贵的人生。